活化遗产,传承创新——扬州非遗文化的当代实践

来源:304.cam永利集团日期:2024-07-16浏览:37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对传统文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随着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其中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出要“坚持保护优先、强化传承”,并鼓励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非遗的传播和普及。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以“活化遗产,传承创新——扬州非遗文化的当代实践”为主题的老员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使老员工们能够直观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希望鼓励更多青年积极参与到非遗文化的学习和传播中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记录和宣传非遗文化,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并加快建设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7月5日起,队员们先进行线上了解,探索非遗文化,后在扬州非遗珍宝馆体验非遗文化,直观的感受非遗的魅力。7月6号,队员们正式来到了扬州非遗珍宝馆。在馆内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对扬州剪纸、扬州漆器、雕版印刷等非遗项目进行了参观。

在珍宝馆二楼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展区,一块由中国佛教协会创始人赵朴初先生题写的老牌匾“广陵古籍刻印社”,见证了扬州雕版印刷的岁月沧桑和深厚积淀。今天的扬州,是我国保存雕版印刷技艺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城市。在珍宝馆,队员们全景式了解到雕版印刷技艺的诞生、传承与发展。

各具地方特色的剪纸艺术中,扬州剪纸以清秀流畅的线条,精巧雅致的构图,不拘一格的技法,形成了“剪味纸感”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珍宝馆里的中国剪纸珍品《百花齐放》,由扬州剪纸一代宗师张永寿先生创作,为郭沫若《百花齐放》诗配图。在扬州剪纸负责人的陪同下,队员们也亲身体验了扬州剪纸的乐趣。参观后,队员们通过短视频聆听了非遗传承人的心声,了解非遗发展的困境。

7月15号,队员们在扬州社区服务中心,对员工们进行了扬州非遗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激励员工们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对非遗项目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发展,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和使用需求;强化责任意识,让员工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是文化传承的主体,承担着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

经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队员对扬州非遗项目的了解程度将显著提升,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认识到非遗文化的独特价值和传承意义,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从而成为非遗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

然而挑战并没有结束,制作非遗文化数字化资料必不可少,包括3D扫描资料、VR体验内容和视频记录,形成一套数字化非遗档案,供后续教育与展示使用。

需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一系列具有市场潜力的文创产品,既展现非遗文化的魅力,又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不断推动文创产品进入市场,推动非遗文化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发展。为继续推进非遗数字化以及与现代产品相结合,不断提高非遗文化的网络曝光率及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奋斗!

在盛夏,在扬州。虽然匆匆的几天,但我们却认识到了不一样的扬州。在非遗的背后,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可。我们相信,未来的非遗不会丧失光芒,反而会迸发出新的生机!(文/朱学源 姜沁圆 孙秋桐 图/张悦然 李佳奇 编辑/翟玉杨 审核/张冬冬)